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151 惊世之作(二合一)  (第9/10页)
    杨溥此时注视着沈忆宸的这篇策问,开篇的中正大道,就让他感到眼前一亮。    要知道文章很多时候都映S着一个人的秉X,像沈忆宸这般年少成名的士子,大多心高气傲自命不凡,很容易想着要靠谏言搏出位,此举可谓犯了殿试大忌!    就算能克制住自己谏言冲动,也大多在答卷中激扬文字,显得过於浮躁跟兴奋。    不过这点也能理解,读书人学成文武艺,不就是为了货与帝王家?    殿试当着皇帝面,自然想着自己的文章能被钦点取中,此等情绪按耐不住,实属正常。    但是在读卷官眼中,你们这群新科贡士可能有些人年纪不一定小,却几乎没有任何实际的从政经验,在官场上属於彻彻底底的雏鸟。    就你这水平,来跟我夸夸其谈定国安邦,别开玩笑了。真放你为官,能治理好一个县吗?    所以很多考生都没觉悟到这点,就想着抓住机会,把自己心中抱负一览无余。岂不知他们这般做法在官场老油条眼中,简直就跟笑话没什麽区别。    杨溥继续往下看去,除了开篇观点四平八稳,蕴含大学之道外。後续内容引古论今,切中时政,显示出紮实的经史功底。    并且下笔老练,条理分明,如若不是自己亲眼见证一个个字,从沈忆宸的笔下浮现出来,杨溥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新科贡士所写的内容。    特别是最後收尾的总结,认为皇帝“远足以追配二帝三王之道,近足以光昭祖宗四圣之业”。<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